在鋰離子電池中,正極材料是是負責提供鋰離子的關鍵部分,它影響著整個電池的性能,成本約占電池的三分之一。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行業對正極材料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最好是能在能量密度夠高的前提下還足夠安全。
經過市場的選擇后,目前動力電池市場上,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是當之無愧的贏家,尤其是磷酸鐵鋰,更是憑成本低廉、安全性強等優勢實現“逆襲”。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市場磷酸鐵鋰電池產量約為11.1GWh,占中國市場電池總產量56.9%;1-8月,磷酸鐵鋰電池產量約為58.1GWh,占電池總產量的52.1%。
磷酸鐵鋰之所以能成功超車,與刀片電池、CTP等可以有效幫助磷酸鐵鋰電池提高系統集成效率、能量密度的技術工藝離不開關系。但磷酸鐵鋰的本身的能量密度“天花板”始終存在,因此如果還想繼續突破,怕還得“另辟蹊徑”,這就是資本開始將目光投向了磷酸鐵鋰的升級版——“磷酸錳鐵鋰”的主要原因。
磷酸錳鐵鋰的優缺點
磷酸錳鐵鋰與磷酸鐵鋰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能量密度。據業內人士介紹,磷酸錳鐵鋰具備磷酸鐵鋰的很多優點,它們均為橄欖石結構,擁有很高的高安全性和穩定性,可通過穿釘、撞擊等多項安全測試;雖然它的理論容量與磷酸鐵鋰相同,為170mAh/g,但它相對于Li+/Li的電極電勢為4.1V,遠高于磷酸鐵鋰的3.4V,因此具有潛在的高能量密度優勢。當磷酸錳鐵鋰的實際容量發揮到與磷酸鐵鋰相同的程度,其能量密度比磷酸鐵鋰提高15%,基本能夠達到三元電池NCM523的水平。
來源:中泰證券
不過除此之外,磷酸錳鐵鋰也有自己的一些短板,比如說它的循環性相比磷酸錳鐵鋰差一些,目前可實現2000 圈穩定循環,距離磷酸鐵鋰最優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此外由于有錳的存在,導致正極無法簡易加工,需要進行專注的定向研發;而且磷酸錳鐵鋰明顯存在導電率過低的缺點,導致容量很難發揮。
更適合磷酸錳鐵鋰的發展模式
綜合以上,不難看出磷酸錳鐵鋰作為電池正極材料距離全面普及很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既然如此,那有沒有別的應用方式呢?答案是有的。
為了充分發揮磷酸錳鐵鋰的優勢并回避其短板,目前業界提出了可利用其復合性,與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錳酸鋰等正極材料復合,作為增加動力電池安全性的“穩定劑”使用。因為常規的磷酸錳鐵鋰的粒徑約3-5um,而NCM則在10um左右,磷酸錳鐵鋰粒徑比磷酸鐵鋰和NCM都要小很多。這就意味著,磷酸錳鐵鋰可以遷入NCM等正極進行復合。
來源:中泰證券
在經過磷酸錳鐵鋰復合后,成品正極材料較單一正極屬性有了明顯提升,大大加強了能量密度、循環次數、低溫性能等特性,也避免了磷酸錳鐵鋰導電率過低的缺點。比如說三元電池的安全問題就一直飽受詬病,若有了磷酸錳鐵鋰的加入,這一點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得到顯著改善,而國內正極廠商說不定就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近期才會積極布局磷酸錳鐵鋰的產業化工作。具體如何,就讓我們繼續期待吧!
粉體圈整理
版權聲明:
本文為粉體圈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復制本文內容,否則本公司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